2018年6月8日(星期五)上海,晴
上海六月份高考历时三天,7号上午考语文,下午考数学。6月8日上午休整,下午考外语笔试(含听力)。6月9日上午8:00—11:40,下午1:00—4:40进行外语听说测试。既有与全国统一的语文、数学、外语测试时间,又不上海的地方特色,其中外语听说测试就是一个个案。福建也有听说测试,那是考后半个月左右时间的事,一般考是在6月23日,而且是以县为单位,集中统一测试,费时三天,只打等第,没有计入外语成绩的总分。也许这就是外语教育水平差距大,为了公平起见而采取的一种折中办法。这种“劫富济贫”的政策,是保护了外语教育水平差的考生,却削平了外语能力强考生的锋芒,又造成了新的不公平。所以说,在一个大的教育群体里,所谈的教育公平都是相对的。据研究表明,语言这学科,不是靠高中才修炼出来的,而是要在童年的语言学习关键期开始下功夫的。
因为上午没有考务的缘故,顺势给自己放一个假。从昨天晚上到今天中午,在没有监督和自控之下,没有白天和黑夜之分,游弋于阅读、思考、写作与生活当中。把从同伴那里借来的《学力经济学》浏览完,再打开一次次从福州路淘回来的书,思考着每一个文给我心灵所带来的冲击与震撼。每每共鸣时,总要以文字的形式记录当下的心情。前些天,有人突然问我是否也追剧?我何尝不想利用剧情来缓解那颗焦虑不堪的心,只是平常没有时间,更管理不好自己的情绪,担心自己浅薄的情感会被一个个一眼就可洞穿的故事牵着鼻子走而无法自拔。当我阅读到《正阳门下》时,因为与剧情中的“房山”、“长阳”、“小清河”、“大兴”曾有两个月之缘,所以欲罢不能。还因为主人公的性格像楼下的陈哥,笑脸像第一届的学生小林,语言腔调像邻家的老庄,情感生活像工作中的柯……看剧的第一层次是看故事,第二层次是看演技,第三层次是读懂其中的文化内涵。剧情可以是通过夸张虚构,却可以从中感悟人生百态,修补和完善人格,提高生活品味。一宿之间,似乎让我感悟到了生活中“寡言”与“内贤外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昨天接到博客系统的通知,可能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将不能再发博文。这是不是天授之意,应当从此隐匿情绪,避免再把心灵拿出来的曝晒呢?一篇美文,一段视频,一席交流,让我有机会把某些世事想通了,生活开始不再茫然。有人说,“深度决定高度,高度决定力度,谋局决定布局,布局决定结局”是很有道理的。以内养外,不仅是容颜,也包括习惯。
在十二小时的时间空档里,似乎看清了剧里剧外的很多理。有人内敛,有人张扬,有人做专业技术,有人操控全局,有的人默默无闻平凡安份,有的人被推向风口浪尖。任何一种生活现状,也都是经年累月的结果。任何一个人,都必须靠修行,专心致志地经营。就像农耕一样,哪一个阶段该做什么事,错过了最佳发展期,也就错过了修成善果的机遇。
评论